“逃顶高手” FOF冠军华夏基金许利明:小市值风格占优趋势可能还会持续2-3年

2022年2月8日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六里投资报,六里投资报访过几乎所有顶级投资人,一起探索投资世界

FOF组合构建的4步;不同子类的配置,对投资的贡献越来越大。


[TOC]

在如今的FOF方阵中,华夏基金毫无疑问处于头部位置,全部FOF产品成立以来收益超22%,成立以来的平均年化收益为16.21%;(银河证券,截至2021.11.30)

在近三年、二年、一年的FOF业绩排行榜中,华夏的FOF频频出现在第一、第二的位置。

而这其中,华夏基金资产配置部总监许利明是FOF基金经理中最靓的一个仔。

投资报统计显示,许利明管理时间最长的FOF是华夏2040,这只基金2018年9月成立以来,截至2022年1月28日,累计回报56.51%,历史最大回撤在15%左右。

另外,还有许利明管理的华夏2045,华夏2050这两只代表产品,均是2019年3、4月份开始运作,年化回报分别达到了20%、17%的水准,在近二年的排名中长期霸榜。

img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1.26. 制表:投资报

回顾他这几年业绩的取得,有二次关键操作是他能战胜同行、跃居榜首的胜负手,

第一次关键操作,是在2020年的7、8月份,卖出医药基金,坚决清光;

效果怎么样?

我们可以来看医药指数的走势,这个指数在2020年的8月5日涨到最高点3068.61点,2022年1月28日收于2066.49点,一年半时间跌幅32.66%。

许利明管理的华夏养老2045三年,当年回报50.38%,这和及时清仓医药有莫大关系,

这一成绩不仅战胜市场,还远超同期偏股基金的中位数水平。

第二次关键操作,是在2021年初开始减仓消费基金;

虽然这次减持过程花的时间相对较长,但对当年基金净值仍做出了不小贡献。

因为在2021年,像大家耳熟能详的多只以投消费股著称的基金,全年均是-10%左右的回报,远远跑输指数和偏股基金平均水平。

而最近的一次,就是他在2021年底就开始逐步减仓“含宁量”高的基金;

这从他管理的FOF净值波动也能看出一斑,2022年的回撤在4-5%之间。

正是因为许利明稳定增长的净值表现,他管理的三年、五年持有期的FOF规模逐年增加。

img

数据来源:wind

那么,许利明为什么能精准逃顶,在这背后是有一套什么样的体系框架在支撑?

他又是用哪些方法指标,捕获了广发多因子、中欧价值智选等当年牛基?对于2022年,他在基金配置选择上,又有哪些判断和举动?


许利明精华访谈内容和要点:

1、股市具有非常明显的大小市值的轮换周期……依据我的分析框架,不出现系统性的熊市情况下,小市值风格占优的状况可能还会持续两三年。

2、资产的属性就是两类,一类是它的收益性,一类是它的波动性。

只有收益没有波动的东西叫税收,只有波动没有收益的叫赌场,既有波动又有收益的,它才叫资产。

3、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率,也是随着我们整个经济波动率下降而下降,

2021年,股票市场的波动创了2003年以来的最低波动水平。

这种背景下,如果我们频繁的调整大类资产配置,实际上是成本大于收益的。

4、 我们做FOF的理念,不是选最牛的那一类,我们的理念前提还是均衡,

让持有人先拿一个偏股基金收益率的中位数,这是我的第一目标。第二目标,才是通过一些行业、风格、板块赛道的偏离,做出比中位数更高的超额收益。

5、我的这些维度里,有一个维度是交易拥挤度,

当我发现一个行业、板块、风格,它的拥挤度过高之后,我就会减……第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公募基金持仓占比达到了一个峰值,

历史上某一只股票维持一年以上的基金第一重仓股身份,后续股价调整压力都很大。

第二,就是他交易的成交额和换手率。换手率的上升过程、就是一个交易拥挤度的提升过程。

另外,还有一个短期的波动率。

6、一个行业也好,一个板块也好,包括整个市场,它都遵循着这样的一个规律:

就是它的底部是价值投资者买出来的,但是它的顶部是趋势投资者买出来的。

所以,我们如果要买在比较低的位置,就要去做价值。

什么时候要逃顶?就是不理解这个行业的人、都冲进来开始买这个行业的时候,那就是要差不多要逃顶的时候了。


自上而下投资框架:更适合FOF基金经理

六里:和市场上一些出身金融工程的FOF基金经理相比,许总一个不同之处,是原先就做过多年偏股基金经理,从基金经理这个位置上,转向符合资产配置,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许利明:这也是基于我个人投资方法的特点和匹配度。

在我的投资历程以及学习过程中,我基本上是从一开始,就着眼于自上而下的投资方法来进行学习和操作的,

这种投资方法在FOF领域里面,能更加体现出优势,

因为在FOF领域里,自下而上的工作相对来讲比较少,

比如我看好某个行业、某个风格、某个板块的话,我可以去找在这个行业、风格、板块里面深耕多年,表现优异的那些基金经理,把资产交给他们来管理,

对于我来讲,专心做自上而下的工作,是更有效率的一种分工方法,

所以,我就从基金经理转上了FOF投资的岗位。

另外,FOF本身的发展,我也是非常看好的,它更能够解决基金持有人的一些痛点,随着资本市场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升,一个普通的公募基金经理他是很难做到4000多只股票,几十个行业全都了解的,他很难既懂消费、又懂新能源、又懂医药、又懂TMT,他更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在某几个单一的赛道里面,去做更长期更深度的耕耘,才能够更好的体现自己的价值。

但是这种风格细分化、风格极致化的方向,对于持有人来讲,它实际上是不利的,因为基金持有人他很难判断、明年市场到底是新能源更好,还是医药更好,还是消费更好。

一方面他在信息掌握上面不全面,另外一方面基金持有人他在信息处理上,也没有这个专业能力,所以,这就为我们FOF投资经理为基金持有人创造超额收益提供了基础。

FOF投资更能够有效的解决基金持有人的选基金难,选风格难,选时难这几个痛点,未来发展空间是非常广阔的。

第二个,相比于单一风格基金来讲,相对较均衡的FOF基金更有可能引导基金持有人进行长期投资,

大部分人之所以不敢进行长期投资,一个重要的顾虑就是业绩波动性,比如有人看到一只基金在过去几年,业绩表现很优秀,但是真正买进去了,后面他就不行了。

比如,在2021年初时,我们看到2年、3年、5年的业绩排行榜里面,霸榜的基金经理全都是一批消费基金经理;

但是到了2022年初的时候,我们再看2年、3年、5年,霸榜的全都是一堆新能源基金经理,那些消费基金经理都不见了。

基金持有人面对这么波动,是无所适从的,但是FOF相对来讲,它的可持续性就会好很多,虽然不能够让基金持有人在短期内获得非常离奇的那种高收益,但是从长期内,它能够让持有人的持有收益达到目标值的概率更高,第三个原因,我们可以类比一些发达资本市场,它的FOF规模占比,大约是10~12%这样的一个水平。

中国目前公募基金有25万亿,如果对应这个比例,FOF应该有2.5万亿—3万亿这样的一个市场空间,

目前只有两三千亿,未来还是一个10倍的市场,所以,我觉得FOF市场长期看也是发展空间巨大。


小市值风格占优趋势可能还会持续2-3年

六里:FOF投资其实能够更好的发挥许总的能力,那么许总刚才也讲了,自己的框架更多是自上而下的研究,但这几年我们也可以看到,宏观的波动是在明显降低的,

那在,面临这种环境,许总你上而下这种研究框架是不是也会有一些变化?

许利明: 是的,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这也是我为什么不去做公募基金而去做FOF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普通公募基金里面,做自上而下、基本上就是一个宏观到行业维度的映射, 但是,从宏观到行业的映射,它难度是非常大的,一个,就是刚才说的宏观的波动越来越小了。

第二个,是行业跟宏观之间的这种相关度也越来越弱了。

第三个,就是宏观好的时候、可能很多行业都好,宏观差的时候,可能你一个好行业都看不到,所以如果做股票投资的话,自上而下它确实是很难做的,但是做FOF投资,我们除了从宏观经济到行业的映射这个维度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很多其他维度的变化,比如像大小盘风格,2020年之前,市场基本上都是一个大市值风格,持续了好几年,

但是从2021年开始,市场就开始是这种小市值风格明显的占优了, 而且依据我的分析框架,我觉得未来可能这个趋势至少还持续两三年,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前提,这里面不出现系统性的熊市情况下,小市值风格占优的状况可能还会持续两三年,这是市值风格,还有一个成长性,还有比如交易维度的特征,除了行业维度之外,我还有其他的各种各样的维度来做补充,使我的自上而下的投资和研究框架就变得非常的完整,非常的细致,那么我给持有人创造出超额收益的可能性,就不是靠一个单一的维度,当这个维度不好使的时候,我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股市具有非常明显的大小市值轮换周期

六里:小市值风格占优的趋势可能还会持续,背后是什么原因导致?

许利明: 股市具有非常明显的大小市值的轮换周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周期?

它背后的推动因素,主要是这么几个,一个是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在有的阶段,它就是有利于龙头企业,在竞争格局中胜出,但是到了另外环境下,它可能有利于在一些小型企业,具有更高的竞争优势,

这是经济基本面变化引发的。

另外一个,就是估值水平,也对大小市值的风格有非常明显的影响,理论上,大市值股票的估值、应该是比小市值的股票估值应该要略低一点。

大市值股票相对来讲波动要小一点,小市值股票的波动相对高一点,所以这叫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整体估值都非常低的时候,大家更倾向于买大股票,大股票的表现可能就会更好一点,但是如果整个市场的系统性的估值都比较高的时候,大股票在高位继续拔高,压力就会比较大,现在,在市场连续好了几年之后,整体估值就已经不低了。

在这种情况下,大股票继续在高位往上拔估值的可能性,基本不大;小股票在这种情况下更可能有更优表现。


交易维度选基金,看持仓集中度+换手率;2021年调仓低集中度、高换手的基金

六里:我们接着这个问题,请许总展开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几个选基的维度,比如说交易维度是怎么理解的?

许利明交易维度看什么?

主要是看它的持仓集中度和交易换手率两个指标。

那么,在市场不同的市场阶段、不同的市场特征情况下,不同的持仓集中度和换手率体现出来的业绩表现、差异是非常大的,

比如,在单边剧烈快速上涨的牛市里面,集中度高,换手率低的基金,有可能表现得更好。

2019、2020年,我们看到了很多极高集中度的基金经理,表现特别优秀,

而在横盘震荡的格局中,持仓集中度高的基金经理,他就容易出现这种上上下下坐电梯的情况,

相比之下,持仓相对比较分散,换手率相对比较高的这些基金经理,在去年的业绩表现就会好很多。

从我们FOF2021年的定期报告,你也能看出我们的操作,把2020年集中度比较高的一些基金做了系统性减持,然后选择了一批集中度相对比较低,然后换手率相对高的那些基金。

比如,我去年选的最成功的一支子基金,就是广发多因子;

这支基金其实在2020年的时候,它的业绩是一般水平,在当年基金收益中位数下方一点。

但是,我们一方面从多个维度观察过这支基金,判定这是一支好基金,

其中一个维度就是它的换手率,持仓分散度高。

第二个,他基金经理看起来不是很出名,但是一调研,就能发现他是广发基金专户领域做了很多年的一位投资老将,经验非常丰富,而且特别善于做这种纠结的震荡市。

他2021年全年下来,是89%多的收益率,应该能排在前10%。

六里:除了交易指标之外,你是否还会去看它的持仓,要符合你对全年市场的预期判断。

许利明:我观察基金是从很多个维度来观察的;

比如我重仓的某只基金,它是在交易维度上特别的优秀,它换手率高,每个季度的前十重仓和上一季相比,至少换7只,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就不看它的行业风格了。

反过来,如果我要是配一个行业,比如军工,那我就重点要看行业风格了,

看行业维度的话,军工这个行业它就是一个典型的长期收益率不是很高,但是短期波动率比较高的行业,

那么影响短军工短期波动率的一个因子,就是市场情绪,

所以在军工这个行业里面,它一定是得在市场情绪特别冷清,谁也不喜欢军工的时候,你去买它,

然后在市场所有人都热捧这个行业的时候,你就要把它卖掉了,

因为长期来看,它的收益率不高,年化能到10%不错了。


军工是高波动行业,买在情绪低点;高波动行业占比上限不超3成

六里:我们从季报里也能看到,许总管理的FOF对军工有过波段操作。

许利明:最典型的一次是去年7、8月份,买进了军工,然后到12月份就在高位减持了,不管是主动的军工主题基金,还是被动的军工ETF,但是,对于这种高波动的行业,军工它是一个高波动行业,在我的组合里的占比不会很高。

我会严控它的占比,不让它超过30%。

实际上去年9月份的那轮回调里面,由于我高波动行业占比接近30%,也是一定程度上受伤,这也就是我去年的业绩就没有前一年那么好的一个原因。

第二个,我也是观察比较高波动行业和其他行业之间的性价比来进行操作的,

如果低波动行业的预期收益率也能够达到相当高的一个水平,我就不必去投高波动行业了,只有在低波动行业没有好的机会的时候,比如去年医药都没有明显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我就不得不把一部分仓位放在高波动行业里面,这是第二个维度。

第三个维度,就是市场情绪面的操作,高波动行业,实际上不止军工,好几个周期板块,也基本上都是高波动的。

不同的高波动行业、它的波动是不同步的,比如军工、煤炭和钢铁,他们的波动是不同步的。

我把波动不同步的行业做一定的组合,它的波动属性上面有一定的对冲性,这是我对高波动行业操作的一个方法。


资产属性就两类,收益性+波动性

六里:你怎么去定义高波动行业?

许利明:这个问题挺好,资产它所具有的属性就是两类,一类是它的收益性,一类是它的波动性。

只有收益没有波动的东西叫税收,只有波动没有收益的叫赌场, 既有波动又有收益的资产,它才叫资产,但是不同的资产、它的收益率和波动率之间的对比关系是不一样的。

比如军工,年化收益率就是10~20%,但是它波动率每年都有30~50%,这是一种波动特征。

白酒,长期看它的可预期年化收益率是20~30%,但是每年它的波动率也只有20~30%,它收益波动比可能是1,而军工的收益波动比可能是0.3,

收益波动比是0.3的这种行业,我就把它定义为高波动行业;

收益波动比是1的行业,我就认为它是一个低波动的行业。

其实还有另一类行业,我管它叫脉冲式行业,你比如说地产,他实际上既不是高波动,也不是低波动,你要拉长了看,它其实是一个低波动行业,但是它一旦波动来了之后,它波动的特别快。

我们管这类行业叫脉冲式行业,突然起来了,然后几天又回去了,然后就趴窝好几个月不动,然后突然几天涨20%起来,这种行业我们就只能做左侧。


FOF组合构建的4步;不同子类的配置,对投资的贡献越来越大

六里:许总能不能就结合过去几年一些案例,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怎么具体构建基金组合。

许利明:我们做FOF组合的构建,理论上是分4步,

第一步,就是根据我们对宏观经济、流动性、估值、政策,外加一个市场情绪的因素,来进行综合评估,判断整个股债之间的性价比;

然后,再加上我们整个产品它的风险收益特征,来确定我们整个组合的大类资产配置,

但是大类资产配置一旦确定下来之后,我们不做非常频繁的调整,基本上可能就是两三年调整一次。

因为,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率,也是随着我们整个经济波动率下降而下降,

2021年,股票市场的波动创了2003年以来的最低波动水平。

这种背景下,如果我们频繁的调整大类资产配置,实际上是成本大于收益的。

同时,因为我们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使我们市场里面不同子类资产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

比如像去年新能源板块,它平均收益率是60%,去年冠军基金收益是120%,

但是最差的,像什么家电,社服,亏损是超过20%的,最差的基金、它的收益率是-30%。

这种子类的资产配置,对整个投资的贡献是越来越大的,

所以,我们的第二步,就是除了要做大类资产配置之外,我们还要做子类的资产配置,选我们看好的行业,风格,板块赛道。

第三步,在我们看好的行业、风格、板块赛道里面,去选我们觉得比较优秀的基金经理,

第四步,我们还要回顾我们的组合,

我们哪块做错了,行业、板块,风格我们选的对不对?

我们选对了风格,但基金经理选的对不对?

尤其是像高换手这种风格的话,需要紧密跟踪观察。

做组合的动态追踪与优化。


买主动管理基金

六里:确定这些行业风格板块赛道,然后再去选这些基金,

我们看到原先组合中其实有很多的ETF,证券ETF、传媒ETF、信息技术ETF等,但后来基本都消失了,这是您在投资方法上有了变化吗?

许利明:应该是三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我在投资方法,对FOF产品的投资理解上发生了一些进化。

最早,我觉得做FOF投资,我判定了行业,然后我就买行业ETF就够了,

但是后来我发现,从FOF基金经理的角度,买主动管理的基金性价比可能更佳, 因为中国的这些基金经理还是相当牛的,能够创造出高额超额收益,我买ETF实质上是等于放弃了对这部分超额收益的追求,第二个原因,我们选了不同的行业风格和赛道之后,我还要去思考为什么要选这个行业风格和赛道,到底是买它的什么?

比如有的行业,投的是它整个竞争格局的改变,但是竞争格局的改变这件事,它就不是一个行业指数所能涵盖的东西了,

因为它实际上,是这个行业里面某公司的份额被另外一个公司吃掉了,我们要去买那些能吃别人份额的公司,而回避那些丢份额的公司,实际上是这么一个逻辑,这个时候指数型产品就没有价值了。

第三个原因,就是FOF只能从二级市场上去买ETF,没法从场外去买ETF,

这就要求我们对 ETF的流动性或者是交易量要求非常高,但是我的投资理念里面,归根结底还是有一些逆向思维在里面,市场情绪特别差的时候时候我才会去买,而市场情绪特别差的时候, ETF交易量都非常小,买不着量,

特别是随着管理规模逐渐扩大,买卖ETF会受到更多约束。

但是,后面随着 ETF市场不断的扩展,我们也发现很多新品类的ETF它不是从行业的角度,它是更多的是从smart角度出发。

你比如像创成长、创蓝筹这种ETF,它实际上加入了很多那种smart的因子在里面,它的交易量也很大,后面我们会对这类品种加强研究,如果发现好的品种,我们会进行投资。

六里:4个步骤,其实最主要的工作在第一步和第二步已经确定了,尤其是第二步,把行业、风格、板块赛道都已经确定好了,在各自的领域里面去挑选基金,

比如说,许总组合中很早就重仓了邬传雁、周应波,袁维德的产品,

结合这个案例,请许总介绍一下当时是怎么会挑选出他们的?

许利明:2020年底,2021年初的时候,我们就对市场风格的转换有一定的判断,

我们认为2020年市场上涨幅度较大,高估值背景下有利于自下而上选股票的基金经理的表现,

所以在2021年初的时候,我们就挖掘了一批自下而上的基金经理。

袁维德做的还是很有自己的特色的,我们的基金研究员还对他进行了访谈调研,他的投资理念框架和自下而上选股票的能力都是非常强的,所以我在2021年的一季度就重仓持有了它,但是后来它的规模扩张的有点快,自下而上选股票的基金经理,他对于规模的上限是非常敏感的,超过一定规模,它的超额收益会迅速的下降。

所以后来在他管的不同产品间,我们也做了调整。

周应波买得就更早了,我们对他也很熟悉,当时我们看好整个科技行业发展,周应波那会儿的组合里,成长股相对来讲比较多,而且我们很了解他个人对科技成长股的投资,是非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在2020年时,就持有比较多的周应波基金,也给FOF带来了非常好的收益。

还有像泓德致远,拿得时间也很长。直到我彻底不看好消费的时候,我才把它卖掉。

它几乎是我卖的最后一只消费基金。

六里:这是组合构建步骤,那么在投资目标上有明显的指向吗?

许利明:我们做FOF的理念,不是选最牛的那一类,我们的理念前提还是均衡,让我们的持有人先拿一个偏股基金收益率的中位数,这是我的第一目标。

第二目标,才是我通过一些行业、风格、板块赛道的偏离,做出比中位数更高的超额收益,

所以,为了达到这两个目标,我一是要均衡,第二我创造收益率的时候,我实际上是把市场里面我最明确不看好的那些板块给剔除掉。

举个例子,在2020年七八月份的时候,由于之前疫情的因素,实际上市场里面有大量的资金去追逐和医药相关的行业板块;

就导致了医药这个行业变成事件驱动的行业了, 而事件驱动的行业,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一个规律,就是当这个事件兑现的时候,就是这个板块表现要结束的时候;

而且大量投资人涌入了医药板块,出现了非常明显的泡沫化特征,

所以那个时候,我就把所有有关医药行业的基金,全市场基金里面医药占比高的基金,在7-8月份减持完了。

六里:这应该是许总你2020年能获得50%多收益一个重要的胜负手吧?还有类似的操作案例吗?

许利明:类似的,还有2021年减仓那些食品饮料占比高的基金。

实际上,我是逐步减持的,回头看还是有点慢。但是,它仍为我去年的最终业绩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因为除了2021年初跌了一波,2021年8月份之后,食品饮料行业也是跌的,曾经一个月跌了20%左右;

相应的,2021年底开始,我就系统性的减持“含宁量”高的基金了,

当然到现在还没有全减完,因为你几乎找不到不含宁的基金。


左侧还是右侧:取决于时间+幅度这两点

六里:那从操作方法上说,你的方法会更偏左侧还是右侧?

许利明:是这样子的,左侧也好,右侧也好,要针对我们所参与的市场或者是资产的波动周期来决定,

资产的波动是有周期,是分层的,

什么康波,朱格拉周期之类的,不同时间维度上它的周期是不一样的,

那么周期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时间维度,一个是幅度,

如果要是时间的维度足够长,我倾向于是做右侧的,

为什么?

因为对于一个时间周期足够长的波动来讲,它有足够多的时间让你去研究,让你去跟踪,所以你做右侧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如果时间周期特别短,你研究是来不及的。

另外一个,如果时间周期特别短的话,但它幅度足够大,也可以做右侧,但相对有一定危险性。

所以,如果一个周期它又短,然后幅度又不足够高,那就只能做左侧了。

比如现在的房地产,从长周期看的话,它一定是一个向下的周期,

但是,短期因为政策刺激因素,它可能有个2-3月的反弹行情。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如果左侧已经在里面了就在里面了,

如果左侧不在里面就不能再追了,如果追的话就有可能追到山尖上,

因为你不知道它到底是停在20还是停在30。


观察交易拥挤度:基金持仓占比+成交额+换手率

六里:在去年底就已经开始在减这些“含宁量”高的基金,当时是怎么一个决策的过程?

许利明:我的这些维度里,有一个维度是交易拥挤度,

当我发现一个行业、板块、风格,它的拥挤度过高之后,我就会减,

去年下半年那一波新能源涨完之后,新能源类的包括光伏,电池,它的交易拥挤度过高了,然后我就开始减了

交易拥挤度本身也是市场情绪的一个指标,

市场情绪它可能刻画的更短期一些,交易拥挤度它可能刻画得更长期一些,

市场情绪可能是以月度为单位进行刻画,交易拥挤度可能是以季度或者是更长的维度来进行刻画,

但是整体上,我觉得当市场里有一大半的基金都重仓一两个品种之后,交易拥挤度可见一斑。

我还是喜欢在人相对不那么多的板块里面去找,经历从人少到人多的过程,

我也有一定的逆向投资在里面。

六里:判断交易的拥挤度,肯定也有一些具体的指标,比如说基金持仓占比等等。你具体会看哪一些?

许利明: 第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公募基金持仓占比达到了一个峰值,

历史上某一只股票维持一年以上的基金第一重仓股身份,后续股价调整压力都很大。

第二,就是他交易的成交额和换手率。

如果它的换手率持续的上升,这换手率的上升过程、就是一个交易拥挤度的提升过程,它的换手率如果持续提高的话,拥挤度也会持续提升。

另外,还有一个短期的波动率,但是短期波动率根据不同行业的属性,它可能表现出来的特征不太一样。

最大的一个特点:逃顶

六里:那么,在减仓过程中,节奏怎么把握的。

许利明:我减的节奏,依赖于我对做出的判断的把握程度。

如果把握程度特别高,我减得就很绝对。

你比如像白酒,我2021年初就开始减了, 但是我真正完全减光,是到了去年7月份,因为2021年初的时候,是因为交易拥挤度的原因,减仓白酒,但是到了去年7月份的话,有些基本面也出问题了,拥挤度和基本面同时出问题了,双向验证了之后把握就很大。

第二个,我会做一点观察一下,做一点观察一下,如果发现判断错了,我还会再改回来。

我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我抄一个板块的底,可能不一定能抄得那么准, 但是我逃顶一定逃得准,这是我能在这个市场里面活20年的最主要的绝技。 2022年4个选基方向,


疫情防控政策或不再以清零为目标;元宇宙可能跟10年前的移动互联网类似

六里:2022年,许总你会更看好哪类风格、行业、赛道?

许利明:2022年,从做超额收益的角度来讲,2022年可能都不如前三年更好做,

原因是,一方面我们中国面临着疫情和经济下滑的双重压力,另外一方面,美国的流动性可能在2022年会比较明确的回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我们有稳增长的政策,稳增长的政策,一方面要对抗经济的下滑,另外一方面还要对抗美国的流动性回收,一定会引发市场的波动。

所以我对2022年市场整体的判断,还是比较谨慎的,这是第一。

第二,从长期来看,如果市场真的出现了比较深的调整,我觉得也不用太担心,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向好发展的几个大的因素还都在,如果从行业的维度来看,我看好这么几个, 一个还是新能源,但是新能源的特征跟去年比,可能会有所变化,去年新能源里面两大块,一个是跟电池和上游原材料有关,另外一个就是光伏有关。

那么从今年开始,我觉得可能市场会慢慢的关注到,一个是新能源发电多了之后,它如何有效的上网,这里面相关的一些标的。

另外一个,在不增加碳排放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比较高的经济增速的目标下,能源的高效利用、节能减排是今年可能新能源领域里面的一些细分方向,其次,居民财富的转移,从房地产领域向资本市场转移的大方向,主要标的还是券商。

第三个看好的,就是疫后的恢复, 我觉得今年的某个时间点,我们应该能够看到,我们在疫情防控政策上面的一个系统性的调整,就是不再以绝对的清零为目标了。

因为,从疫情的历史上看,随着疫苗普及率的提升,病毒的毒性下降,人们自觉防控意识的提高等等,疫情对人们生活的威胁就逐渐的下降到一定程度;防控政策可能就会做出适时的调整。

当疫情的防控政策调整之后,过去两年受疫情压制的、一些大众消费和消费服务业可能会出现恢复性行情。

第4个,就是元宇宙可能跟10年前的移动互联网有点类似;

虽然我现在找不到标的,但是长期的空间非常大,是一个赔率很高,但是胜率不高的一个行业;

我会持续的关注,如果发现好的标的,会进行投资。

六里:许总您现在自己的基金组合里,按照刚才讲那几个方向在配置,还是在转变过程中?

许利明:我主要的投资目标,是提升投资超额收益的确定性,所以我的主仓还是均衡的,然后我说的这几个方向是在均衡的基础上,力图用在这几个方向上的偏离,来创造超额收益。

我首先,把明确不看好的给剔除掉,把剔掉的那部分仓位加到我看好的这几个方向,从而形成一个偏离,来创造超额收益。


底部是价值投资者买出来的;顶部是趋势投资者买出来的

六里:过往几年,许总有过几次比较关键的操作,包括卖出医药基金、卖出含宁量高的基金等等,会有什么契机让你重新再去配置这些行业?

许利明:对于不同板块的之间切换,主要是看两点,

一个就是板块之间的性价比,

就是期望收益和实现概率之间的对比关系。

如果有一天,这些我以前剁掉的这些板块,它的性价比又回来了,我会重新把它买回来。

第二种,对基本面的这种跟踪,

一个行业也好,一个板块也好,包括整个市场,它都遵循着这样的一个规律:

就是它的底部是价值投资者买出来的,但是它的顶部是趋势投资者买出来的。

所以,我们如果要买在比较低的位置,然后卖的比较高的位置, 比较低的那个位置,就要去做价值。

投资就是分析它到底有没有投资价值,如果这个行业有了投资价值,我们就慢慢的去买它。

但是什么时候要逃顶?

就是不理解这个行业的人、都冲进来开始买这个行业的时候,那就是要差不多要逃顶的时候了。

所以如果有一天,我观察白酒也好,医药也好,它已经重新进入到价值投资区间的话,我会进去,

但是说实话,这两个板块过去这两年的估值水平上升得都很高,所以能再重新进入价值投资区间的日子,可能还要等待。

六里:都说投资方法和性格相关度也很高,许总你会用什么词来描述自己?

许利明:我是比较向往这样的一种境界,叫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当我看不见机会的时候,我就在这等,到突然有一天,我看到机会的时候,我全仓都进去,

我是向往这样一种境界,但是实际上我现在还没有做到,

只不过我在整体均衡的基础上,每年我可能就在几个板块上做到了这一点,

在整个组合上,我还没有达到这个境界,这是第一个我期望能做到的。

第二个,我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厌恶风险,

比较希望赚到能真正落到口袋里,而不是说赚到的是是净值的波动,最后出现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注意盈利的兑现,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投资思路比较宏观一些。

注:本文提到的基金仅做分析试用,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