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gger Warning: 本文包含对辞职深造等行为的致郁向解读。

No Silver Bullet, Nor Full-view

“裸辞留学”,“重启人生”,一度在网上成为热点,而热点背后,也不乏大呼上当的“控诉”。

不过,一路从斯京的Zake看到米兰的Mee,以及其他许多某书某站热帖乃至身边统计学,当我们逐渐发现“海量个例”的共性,很难不去思索怎能有如此多似曾相识的故事:而立之年的职场老手,为何还会“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对此,本司机的解释是,因为众口传说中的“银弹”(约等于中文的万金油、万灵药)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令人前赴后继地踏上这趟旅途,而忘记了——

根本没有这回事。

真相是,即使有适用于一时一刻一人一事的解决方案,它也早已标好了价格,而且你不一定把握得准。

而更容易破防的是,作为个体,你对辞职留学这一人生决策要付出的真实代价,不见得是自己事先估算的“公允价值”——即使你已经看过了某书某站中热心人分享的许多案例,特别是在一个信息爆炸还有搜广推算法加持的时代,这恰恰是最简单的。

所以情况往往是,之前看到其他人甲乙丙丁如何告别死气沉沉、一眼望到头的工作,跨地域跨专业深造跨地域跨专业深造(其实考研也是类似,或者从其他地区润长三角珠三角等环XX富裕圈也是润),终于逆天改命,或者总之利大于弊、苦尽甘来,掂量掂量自己觉得也完全OK。

直到进校读书……发现自己一开始的估计永远不足,收获的资源、机遇、知识、能力等回报与付出的物质的非物质的成本出了各种偏差,但又不可能真的把自己看过的每条因作为(信息不准)或不作为(信息片面)而直接或间接误导了你的相关作者、UP主都揪出来怒斥“你也有责任吧”。

有想法有能力的媒体行业佼佼者,痛定思痛,将隐私作成流量密码,也不失为一条止损良策。

而没有这个能力或气运的,更可能是某个深夜,干完一杯一杯一杯美酒,到朋友圈破防:草台班子竟是我自己。醒删。

(Instagram不行,毕竟门面还是要维持的,一定要发也得是密友圈悄咪咪限时动态发。)

怎么会这样呢?

大概是因为,许多人看到、或者起码读到了“人生是旷野”,却忘了旷野上还有浓浓迷雾,而自己并没有全图视野。姑且不论留学中介、培训机构等利益相关方的蓄意营销到底发布了多少虚假信息或失真信息,即使是如你我的普通用户无意中也可能会提供从图表到翻译等一系列错误信息,或是更常见也更隐蔽的统计偏见。

想在旷野里自己开路,本意是好的。但如果在满是迷雾的旷野还对脑中的某条路有过多期待,无异于一开始就埋下自欺欺人的隐患。

旷野与迷雾

Ad Astra Abyssosque

话又说回来,其实谁都没有全图视野,更不可能准确预知未来。

但我们起码能选择对自己最可靠的方法评估辞职深造的损失与收益。

如果一定要计量,我也建议放弃“基于当前市场匹配情况和排名/鄙视链估计好坏”的朴素公允价值法和“根据自己年龄和工作年限折现计算留学能多赚多少钱或者回本”这种朴素现值法。

虽然乍一看很合理,但实际上细究就会发现都站不住脚。

首先,这些方法一开始就对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透明度、多元化和可比性、客观性和验证性有极高的约束。

退一步讲,即使你能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壁垒,也需要确定自己所处的国家乃至城市、拥有的学历、所在行业所确定的细分市场,否则就可能会出现“你以为你和同学在同一局游戏,但其实不在”的常见小丑情况。

再退一步讲,即使你能完美确定自己在哪个市场,个人偏好和外部影响导致人的择业可能很大程度上不符合有序性要求。比如说,因个人关系或特殊条件,申请时为了同一个录取有些人就是比别人多付十几万,求职时同一个offer有些人就是把别人挤破脑袋的机会当废纸鸽掉,转而“屈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岗位,而真实原因可能只是由于理想或择偶或文化偏好这些更难谈得上“有序”的事情。

即使只论物质回报,想算清未来的投资和机会成本、可能的职业发展和收入增长也绝非易事。

比如某些国家央行和经济学家关于欧元汇率的预测都日常打脸;爱立信或5年后的股价是2刀还是120刀,只有天知道——就算你是董事长也不可能知道;即使你只想安分守己做个普通打工人,面对£38700这种飞来横祸,也只能是秉持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心态,遇到再说。

无论你对历年QS和软科排名如何倒背如流,对各城市各行业分性别分年龄段收入如何如数家珍,甚至哪怕你把诸如意大利的葡萄酒2欧一大瓶、瑞典要买BankID基本人权得每月上贡30克朗换白板银行卡这些细节都考虑到了,这种情况下一厢情愿揣测的去某校某专业留学几年的“公允价值”,也很可能依然只能提供一个“精确的错误”而无法给你个人需要的“模糊的正确”。

而做过投资的人都会明白,这个精确的错误带来的损失,关键时候可能是你无法挽回、甚至无法承担的,在此不赘。

当然也不一定是说有多惨,最坏的情况也许是道心破碎了,或者好一点的,洋洋洒洒化作一篇《C9本TOP100硕大厂毕业,paperXX篇,如今混得竟不如当年鱼腩985毕业去阿联酋做AI/X农大毕业转进东南亚卖农机/末流211天坑专业去丹麦进药企/普本毕业去新加坡当网工的中学同学》也未可知。

总之,如果一定要参考往年案例,我也只建议看可追溯的既成事实,负起作为读者的责任,对各种心得持保留意见,并时刻提醒自己关注时效性,以实时为准。

历史成本法是一门古老的技艺,然而很多人沉迷于“假设性”、“理想性”、“合理性”的追求,嫌弃它滞后而无法反映当前市场价值,却忘记了它最核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意识不到——

承认自己认知和行为的局限性才是对自己最大的真诚

既然已经身处此间,就先放下预设的路吧。

可及不可望,是旷野、是迷雾;可望不可及,是星辰、是深渊。

切记,能给你力量和方向的,不是前者,而是后者。

切记,向着星辰与深渊

星辰与深渊

利益相关

笔者本科毕业后进入某国企,工作数年后辞职至欧洲全日制读研,目前同时还在全职打工中。在欧洲,不少同学尤其是工作后重返校园的同学,修读的“全日制”实际上都是这样的“双重全日制”。

从未给米哈游课过金,但有一个大伟哥在校园宣讲会派发的派蒙抱枕,一定要说的话也算是有点关系吧。